講堂
詞語解釋
講堂[ jiǎng táng ]
⒈ ?舊稱教室。
英classroom;
⒉ ?古時指講解經學的廳堂。
英lecture room;
⒊ ?佛教講經說法的殿堂。
英hall;
引證解釋
⒈ ?儒師講學的堂舍。
引《后漢書·翟酺傳》:“光武 初興,愍其荒廢,起太學博士舍、內外講堂,諸生橫巷,為海內所集。”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始 文翁 為 蜀 守,立講堂作石室于南城。”
清 顧炎武 《又與潘次耕札》:“吾異日局面似能領袖一方,然而不坐講堂,不收門徒,悉反 正德 以來諸老先生之夙習,庶無遺議於后人。”
⒉ ?今亦指教室。
引老舍 《蛻》第五:“他知道自己聰明,所以講堂上的功課他不大去聽。”
⒊ ?高僧講經說法的堂舍。
引《南史·宋武帝紀》:“嘗游 京口 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開元 初年, 潤州 江寧縣 瓦官寺 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
清 金人瑞 《夢游虎丘》詩:“不是曉鐘來枕畔,至今還在講堂隈。”
國語辭典
講堂[ jiǎng táng ]
⒈ ?舊時講習經術的地方。
引《后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還,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講經。」
⒉ ?佛家講經說法的地方。
⒊ ?學校的教室。
最近近義詞查詢:
特長的近義詞(tè cháng)
面前的近義詞(miàn qián)
清淡的近義詞(qīng dàn)
隨便的近義詞(suí biàn)
紀念的近義詞(jì niàn)
同窗的近義詞(tóng chuāng)
步伐的近義詞(bù fá)
干勁的近義詞(gàn jìn)
安定的近義詞(ān dìng)
太平的近義詞(tài píng)
文明的近義詞(wén míng)
認為的近義詞(rèn wéi)
再接再厲的近義詞(zài jiē zài lì)
進出的近義詞(jìn chū)
年紀的近義詞(nián jì)
尋常的近義詞(xún cháng)
壯年的近義詞(zhuàng nián)
全國的近義詞(quán guó)
部署的近義詞(bù shǔ)
不遺余力的近義詞(bù yí yú lì)
節流的近義詞(jié liú)
加速的近義詞(jiā sù)
庶民的近義詞(shù mín)
離開的近義詞(lí kāi)
動人的近義詞(dòng ré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