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ù cǎo
注音ㄙㄨˋ ㄘㄠˇ
⒈ ?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
例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禮·檀鄉(xiāng)上》
英grass of last year;
⒈ ?隔年的草。
引《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孔穎達(dá) 疏:“宿草,陳根也,草經(jīng)一年則根陳也,朋友相為哭一期,草根陳乃不哭也。”
后多用為悼亡之辭。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唐 戴叔倫 《贈康老人洽》詩:“多識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沒桑田。”
宋 司馬光 《送王待制知陜府》詩:“疇昔誠相契,間關(guān)分不渝。絶絃悲宿草,撫首念諸孤。”
⒉ ?借指墳?zāi)埂?/p>
引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賴公之靈,徼天解網(wǎng),沉寃獲雪。南奔兩親之喪,伏處草土,收召魂魄。始得走一介,以生芻一束,告公于宿草之前。然已去公之沒四年于茲矣!”
⒊ ?借指人已死多時。
引清 宋犖 《吳漢槎歸自塞外作歌以贈》:“歸來兩公已宿草,惟君懷抱猶豪雄。”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初三月》:“今二君已皆宿草,回溯前塵,恍如春夢。”
⒋ ?存留過夜的草料。
引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
⒈ ?隔年的草。
引《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英語grass that has grown on a grave since last year, (fig.)? grave, to have died long ago, fodder provided to animals for the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