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n zhēng
注音ㄑ一ㄣˊ ㄓㄥ
繁體秦箏
⒈ ?古秦地(今陜西一帶)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秦·蒙恬所造,故名。
⒈ ?古 秦 地(今 陜西 一帶)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引三國(guó) 魏 曹丕 《善哉行》:“齊 侶發(fā)東舞, 秦 箏奏西音?!?br />晉 潘岳 《笙賦》:“晉野 悚而投琴,況 齊 瑟與 秦 箏?!?br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詩(shī):“汝不聞 秦 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br />宋 晏幾道 《蝶戀花》詞:“細(xì)看 秦 箏,正似人情短。”
清 陳維崧 《鷓鴣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詞:“雪登麥積 秦 箏苦,雨歇叢臺(tái) 趙 女嬌?!?/span>
⒈ ?樂器名。形如瑟,相傳為秦人蒙恬所造。
1.夢(mèng)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wú)說(shuō)處,覺來(lái)惆悵消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wú)憑據(jù)。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晏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