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

詞語解釋
旗鼓[ qí gǔ ]
⒈ ?旗和鼓。古時軍中用以發號施令。
例故國之旗鼓。——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英flag and drum;
引證解釋
⒈ ?旗與鼓。古代軍中指揮戰斗的用具。
引《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楊伯峻 注:“《孫子·軍爭篇》引《軍政》曰:‘言不相問,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恨!”
唐 皇甫冉 《送客》詩:“旗鼓軍威重,關山客路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余遂趨賊壘。”
⒉ ?喻指首領;典型。
引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馬觀察 維翰 ……與 盧雅雨 同年,一時號‘南 馬 北 盧 ’,亡后, 盧 哭之云:‘前輩典型亡北斗,中原旗鼓失南軍。’”
清 張聲玠 《四十自序》:“與 閩 之學士大夫文人墨士,胔酒淋漓,騷壇樹旗鼓。”
梁啟超 《立憲派》:“今也吾儕此無政府之國,為無政府之民……如師陷重圍,敵軍肉薄,而無其旗鼓。”
⒊ ?武術使棍棒的架式。
引《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都去拿了一條棒做了一個旗鼓, 楊官人 也做了一個旗鼓。”
《水滸傳》第二回:“﹝ 王進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里,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 王進。”
國語辭典
旗鼓[ qí gǔ ]
⒈ ?旗與鼓。軍隊中用以壯軍威或發號令的器具。
引《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力戰,奪左賢王旗鼓。」
⒉ ?使槍棍的架式。
引《水滸傳·第二回》:「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里,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
《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員外道:『使旗來。』楊官人使了個旗鼓。」
分字解釋
※ "旗鼓"的意思解釋、旗鼓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
2.你如果不采取應對危機的措施,就抓不到重振旗鼓的機會。但是,你如果只顧應對危機,危機一旦結束,投資人就不再喜歡你了。
3.福特公司旗下的"美洲豹"和"陸虎"也正在重振旗鼓,而日產、豐田、本田和標致公司似乎也很樂于在這里生產轎車。
4.失敗了,只要不灰心喪氣,一切從頭開始,重整旗鼓,就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5.失敗了,只要不灰心喪氣,一切從頭開始,重整旗鼓,就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6.第二種是霸權體系,就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世界,這是一種相對穩定的體系,因為美蘇旗鼓相當,其它小國各自鉆到他們的保護傘下面就行了。這種體系已經隨著蘇聯的崩潰而解體。
7.樂觀的人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悲觀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敗涂地。
8.中央發出號召后,一場發揚抗洪精神,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高潮在全國大張旗鼓地開展了起來。
9., 一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有堅定的決心,彼此旗鼓相當。
10.覆水難收重整旗鼓的首要步驟是停止做那些已經做錯了的事。這是一個古老的原則。
相關詞語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氣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hóng qí紅旗
- lǐ tǔ gǔ李土鼓
- gǔ lì鼓勵
- dǎ gǔ打鼓
- jǐn qí錦旗
- jié gǔ節鼓
- jì lǐ gǔ記里鼓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fāng qí五方旗
- zhèng zhèng zhī qí正正之旗
- qí gān旗桿
- yì qí義旗
- bàn qí半旗
- zhàng gǔ杖鼓
- jī gǔ chuán huā擊鼓傳花
- gǔ chún nòng shé鼓唇弄舌
- huáng lóng qí黃龍旗
- mì luó jǐn gǔ密鑼緊鼓
- gǔ jiǎo鼓角
- hǎi jūn qí海軍旗
- yú gǔ漁鼓
- jiè gǔ戒鼓
- zhàn gǔ戰鼓
- xiàn gǔ縣鼓
- rèn qí認旗
- gǔ yīn鼓音
- xuè qí血旗
- xiǎo gǔ小鼓
- tóu qí投旗
- zào diāo qí皂雕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