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癥結的成語故事

拼音dòng jiàn zhèng jié
基本解釋洞見:清楚地看到;癥結:肚子里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出處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見癥結矣。”
洞見癥結的典故
扁鵲(秦越人)的醫術是長桑君傳授的。長桑君是非常杰出的醫師。當扁鵲在一家旅館里服役的時候,長桑君常到這家旅館住宿,扁鵲見他舉止不凡,料他是位能人,便特別恭謹侍候,逐漸和他結識。經過了十多年,長桑君才把自己的秘方全部傳給了扁鵲,并且把觀察病情的方法教給扁鵲。于是,扁鵲“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洞見癥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殺人不眨眼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驕生慣養 |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大半身體柔弱,時膺疾病。” |
學以致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花言巧語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