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蓍龜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dài shī guī
基本解釋蓍龜:古時卜筮,用蓍草和龜甲,以卜吉兇。不用占卜就能決定。比喻事情是明擺著的,非常清楚。
出處《周易 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暫未找到成語不待蓍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待蓍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勢不可當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妖不勝德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壯氣吞牛 | 明 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出:“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